大洋网2019年7月18日讯 7月10日,小鹏汽车发布G32020款,我亲历了发布会的全程。当时,我隐隐约约觉得,似乎有问题,这么快就有新款?
为佐证这一判断,我专门追溯了过去的新闻报道:小鹏G3是在2018年12月12日正式发布,并公布售价。从2018年12月12日,到2019年7月10日,满打满算,不足七个月。假如刨除春节长假、五一小黄金周,那么,小鹏汽车此次焕新频率更短,可能只有六个月。
【点评分析】:
此前,一直坚持“慢就是快”的小鹏汽车,明显调换了频道,开始以天为单位与失去的时间赛跑。何小鹏和夏珩把小鹏汽车带入到一条全新的赛道,他们对好时间,“预——备,开始!”,并按下了秒表。
站在企业的角度,小鹏汽车如此“迫不及待”,是可以理解的,因为中国市场只争朝夕:推出更长续航版本的型号,不仅能赢得更多的补贴,还能赢得更多的用户。中国车市已经进入“存量”竞争的新阶段,要实现“活下来”这个目标,体量恰恰是关键。因为,汽车是规模化生产,规模越大,成本越低。
事实上,对于后来品牌,汽车市场要求更高。2012年,一家中国品牌在成立三年后就实现盈利,年产销只不过是3.9万辆。2018年,特斯拉在全球卖了24.5万辆,却亏损了9.76亿美元。如果要找原因,只有一个,现有的市场格局已经固化,后来者要颠覆这个市场,会异常艰难,容易“撞墙”。
“撞墙”是一种运动现象,常被用于长跑运动。以马拉松为例,“撞墙”多出现在30~35公里。遇到“撞墙”时,呼吸会困难,肌肉会酸疼,心理会厌倦,似乎全世界都在与你为敌。显然,现在的小鹏、之前的蔚来和特斯拉,都遭遇了企业发展的“撞墙期”。撞墙,这是任何选手都不能避免的,新手遭遇的频次都会更高一点。事实没有别的应对方法,只能是咬紧牙关,坚持下去。
快速迭代,这一出发点没有错。但是,企业发展速度太快,问题容易被掩盖,容易以互联网的经验来推断汽车用户的接受程度。
“与时俱进”,说说容易,做起来难。就算我本人,这些年自忖也算得上是“虽不敏而颇好学”,但是仍无法跟上世界变化的节奏。比如说,我现在还是不敢用自动泊车来停车,总是担心会发生刮蹭。还比如说,我一直习惯5-6年一次换代,3年一次中期改款,一年1次年式小改款。对于突然冒出来的“半年一次更新”和“一个月就有一次OTA升级”,无论是心理承受,还是出于安全性考虑,都需要时间来“消化”。我承认,汽车“快速迭代”是不可避免,但是,过于快速的迭代要谨慎,就算技术储备能够支撑,用户感受也不见得能跟上。
说实话,对于“买涨不买跌”,我是可以理解。更何况,汽车还不同于楼盘,买来之后本来就大概率会跌。既然买了,就必须接受其正常的折价,接受新品对旧品的替代,愿赌服输。
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:周伟力